13.7 C
Seoul

400年的因缘─入籍朝鲜的明朝将领杜师忠

-

诗圣杜甫的第21代孙杜师忠,是在朝鲜壬辰倭乱(1592年)与丁酉再乱(1597年)间作为援军参战并立功的明朝将领。他完成任务之后并没有归国,而是携二子一起入籍朝鲜,后在大邱落地生根,成为杜陵杜氏之始祖。
他到底是谁,为什么那么思念明朝,却要携二子入籍朝鲜呢?下面让我们追寻他的足迹并重温其意义。
杜师忠是谁?
2746332 image2 1.JPG
杜师忠本籍为中国杜陵(山西省),是诗圣杜甫的第21代孙,冀州刺史杜乔林之子。他是明朝最高超的风水地理名家,在本国时曾任尚书之职。1592年壬辰倭乱时,杜师忠跟随李如松将军作为援军与朝鲜官军一起击退倭兵,立下战功。倭乱战争中,他的主要职责是根据地形选择合适的阵地,是水陆地划主事。
1597年倭军再次侵犯朝鲜的丁酉再乱(1592年—1598年发生在朝鲜半岛的战争)时,杜师忠被任命为明朝水军都督,与妹夫陈璘一起出战朝鲜南海并立下战功。那时他带领两个儿子一起参战。
壬辰倭乱平定之后,1598年杜师忠并没有回明,而是与两个儿子一起入籍朝鲜,在大邱度过了余生。过世后他的子孙为纪念他,于是给他修建了名为“慕明斋”的斋室。
与李舜臣将军有深交

5 15

杜师忠作为李如松的一级参谋,常在军阵中出谋划策,与朝鲜共同作战时,也与朝鲜军官在一起商讨战略战术。因为这样的因缘,与当时朝鲜的水军统帅忠武公李舜臣将军也建立了亲密的关系。李舜臣将军为感谢杜师忠作为援军两次参战,特意赠汉诗一首,以表感谢。这首五言绝句作为柱联至今还挂在慕明斋的柱子上。
奉呈杜仆射
北去同甘苦
东来共死生
城南他夜月
今日一杯情
杜师忠被称为杜仆射,是因为官职名“裨将仆射门下主簿”。

2746333 image2 1.JPG

杜师忠也同样敬仰李舜臣将军,并表达感谢之心。李舜臣将军在露梁海战役中牺牲后,杜师忠亲自挑选了忠清南道牙山市阴峰面作为将军墓地,就是其中一例。
不仅如此,李舜臣将军与杜师忠的友谊还一直延续到后代。李舜臣的第7代孙三道水军统制使李仁秀(1737年~1813年)给杜师忠写了“神道碑”碑文,刻着碑文的“神道碑”至今还屹立在慕明斋的院子里。
杜师忠为何要入籍朝鲜

2 24

杜师忠第二次来到东国,经历了枕枪睡野地的艰难苦楚。完成任务后他拖着生病的双腿来到鸭绿江,边哭边向陈璘说:应当回去向皇帝覆命,可我心有他想,无法言述….…有古诗云“天边老人归不得,日暮东临大江哭”,是否正是说我呢……宁可留下成为小中华之人(朝向人),也不能成为蛮夷人。在达句县(现大邱达城)的最顶山(现在前山)下定下来跟平民一起居住。
杜师忠本人直接表明了“宁可成为小中华(朝鲜)之人,也不要成为蛮夷”,这是他入籍朝鲜的决定性原因。当时的多种客观原因也支持这一观点。
他作为当时最高超的风水地理名家,已经充分预见到明朝国运已完,马上将是清朝的天下。在当时的价值观认为被边防蛮夷的女真族统治,是比死还要更加屈辱的事情。
现今看来,他第二次出兵时已经下定不回去的决心。《杜陵杜氏世谱》中纪录写:“我们先祖仆射公壬辰年和丁酉年为征服倭贼来到朝鲜时带了很多书来。”可知杜师忠当时已经决定不再回去的意思,带二子前来也可看出当时是有那种决定下而做出的举措。
此外,杜师忠并没有不能再回明朝的事由,或者必须留在朝鲜的理由。
杜师忠对明朝思念的行迹

6 12

《杜陵杜氏世谱》自序中记录,杜师忠因为思念祖国明朝,所以起雅号为慕明,把他住的大邱最顶山一带起名为大明洞。
另外,他在最顶山山脚建了一个叫“大明坛”的祭坛,每月的初一和十五便会穿上官服,面向明朝皇帝所在北方礼拜。
他去世之后,1912年他的后代子孙为了纪念杜师忠,在他的墓所附近建了斋室,以思念明朝为意取名为“慕明斋”。
慕明斋的大门上挂着“万东门”的牌匾。万东门意取自于“万折必东”,是指水历经万次曲折最终也向东而流。这里蕴含着不忘根本之意。这是最能代表杜师忠心境的表达。他不回明朝留在朝鲜可看作为是一种“折”,但他不是背离故国,反而是因为爱国。
师忠为我们留下了什么

3 19

有这样一句话“爱所有的人就是受不到任何人的爱戴”。杜师忠直到闭上眼睛都一直在思念着明朝,同时也爱着朝鲜,是一个作为朝鲜人而生活一生的人。如此命运般的爱着两个国家的他,如今却没有得到中国人及韩国人的关注,这也是命运吗?
并非如此,虽然杜师忠在异国他乡,可他展现了真实的爱国情操,展现了身体与精神不被污染的气节。而且无丝毫动摇地坚持着对祖国的信义。他为朝鲜两次投身于战场,把杜甫的血脉传向了这片土地,迎娶朝鲜妻子,愿与朝鲜共为一体。并且亲身成为桑园一农,竖立了自立的榜样。

7 8

因而对他的评价也应有所不同。不管是韩国人还是中国人都应用那种视角去看。去参观纪念他的慕明斋不能仅为一饱眼福,杜师忠所表现的行迹,也不可成为一谈而过的话题。400年流传下来的因缘怎能如此轻微。应需整肃衣着,肃然缅怀他的精神。
采访的过程中多次去拜访了慕明斋,看了很多,听了很多,并记在了心里。此刻回温重握,用一首诗来表达心中慰劳之意。
想起慕明
意虽定心却动,
身在此心却驰走。
难忘故土,名号慕明。
新地寄情,居大明洞,
本籍杜陵,同属一根,
留血脉于大邱,繁荣后孙。
啊,400年间如此两国往复,
缅怀朝鲜的大明国慕明先生。

 

李如文转载编辑/图片来源:大邱官方博客